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链接地址:

http://www.ipmchina.net/

机构简介: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China Society of Plant Protection,CSPP) (以下简称学会)于1962年成立,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学会是由全国植物保护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结成,依法登记成立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具有社团法人资格,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发展植物保护科学技术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

  自学会成立以来,俞大绂、沈其益、黄可训、周大荣、成卓敏、吴孔明、陈万权等知名植物保护专家、学者先后担任学会理事长。

  2017年11月9日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和全体理事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十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和学会负责人。第十二届理事会有理事149名、常务理事50名,学会负责人由13人组成。陈万权再次任理事长,刘学、沈杰、宋宝安、张友军、陈剑平、陈洪俊、周雪平、柏连阳、康乐、康振生、魏启文(以姓氏笔画为序排列)任副理事长;聘任郑传临为秘书长。吴孔明、成卓敏为名誉理事长。

  学会党组织建设和学会监督管理机制不断加强。于2016年11月成立了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党委和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办公室党支部,分别由陈万权和王振营任书记。2017年11月,学会党委和学会办公室党支部与学会理事会同步换届,经选举,陈万权担任第二届学会党委书记,郑传临任党支部书记。经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选举,学会成立了第一届监事会,喻大昭担任监事长。

  学会现有个人会员2万余名和单位会员158个,下设20个分支机构,并与全国31个省(市、区)植物保护学会建立了密切的业务联系和指导关系。分支机构和省级植物保护学会是学会开展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会主办期刊有《植物保护学报》(双月刊)和《植物保护》(双月刊),协办期刊有《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植物检疫》和《生物安全学报》。

  学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桥梁、纽带”作用,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团结引领广大会员和植保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大力开展创新争先行动,以学术交流、学科建设、科学普及、科技奖励、决策咨询、智库建设、人才举荐、精准扶贫等为重点业务,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多次获得中国科协的表彰和奖励。

  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长期坚持建言献策决策咨询工作。学会成立初期,1962和1963年就向中央提交了“关于当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紧急建议”和“关于加强对小麦条锈病研究和防治的意见”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批示。自1993年起,学会牵头与中国林学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国水产学会等全国学会每年组织专家开展农、林、牧、渔生物灾害调查研究和学术研讨,编写调研报告,由中国科协报送国务院,为防御生物灾害提供决策咨询。截止2018年已编著23部“病虫害防治绿皮书”(2005年改为“预防与控制生物灾害咨询报告”)。此项工作受到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先后由***、回良玉、***、马凯、***等领导对不同年份的报告做了重要批示,为预防与控制生物灾害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会创建了以学术年会为龙头、专题学术研讨会为基础、国际和海峡两岸学术交流活动为补充的学术交流活动体系。每年一届的学术年会已成为我国植保科技领域的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学术交流会议。随着会议质量的逐年上升,会议规模和影响力日益扩大,现已成为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的品牌活动之一。

  注重学科发展研究,促进植保科技事业发展。学会已先后组织专家撰写植物保护学科发展报告,编著的2007-2008、2010-2011、2012-2013和2016-2017等四卷植物保护学学科发展报告正式出版发行。报告总结了植物保护学科在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发、关键防御技术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果、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技术,并通过国际比对分析,找出差距,展望植保学科或研究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学科资源开放共享,引导植保科技事业发展。学会还组织编写了“作物卫士”、“学科发展蓝皮书”和20多本论文集。2015年由学会与支撑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联合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经全国植物保护领域200多个单位700余名专家的努力,编著出版了《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第三版》,该书于2018年1月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

  学会和各分支机构积极开展科普活动,每年主办或联合举办植保领域的不同形式的病虫草鼠害防控技术专业技术培训班和现场示范,编辑病虫害防控科普图书,科普挂图等。

  学会大力宣传和表彰在植物保护科学研究、技术发明与开发、成果应用推广和产业化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科技工作者。于2007年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设立了“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下设科学研究类、技术推广类和科普类奖,每两年评选一次。学会还先后设了3大类8个奖项:学术技术成就类包括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终身成就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植物保护学会青年科技奖、优秀论文或优秀报告奖4个奖项;服务贡献类奖包括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先进省级学会和分支机构、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优秀学会工作者2个奖项;科学普及类奖包括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和科普工作先进个人2个奖项。

  同时,学会加大举荐人才力度,成功地推荐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以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人选。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于1979年成为国际植物保护科学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Plant Protection Sciences,IAPPS)成员,先后有沈其益、黄可训、李丽英、周大荣、成卓敏、吴孔明、周雪平被大会推选为IPPC的常务委员会委员。

  学会先后荣获中国科协“全国先进学会”、“国际学术交流先进奖”、“学术交流先进奖”、“病虫害防治学术活动优秀组织奖”、“中国科协第三届优秀建议一等奖”、“中国科协优秀调研报告特等奖”、 “会员活动日优秀组织奖”、 “《中国科协年鉴》优秀组织单位”、“中国科协新春联谊会节目组织奖”、“科普工作优秀学会”、“中国科协科普工作优秀单位”等多种奖励和荣誉。

  学会支撑单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日常办事机构为学会秘书处,在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领导下负责学会各项活动的组织实施和事务管理。